碳纤维作为高性能纤维材料的翘楚,被视为国家关键战略材料,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政府层面到产业层面都对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1962年碳纤维国产化愿景在大东北黑土地上开始萌芽,到2005年中国第一条T300级百吨线建成,再到2018年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一条百吨级T1000碳纤维生产线成功投产且平稳运行。半个多世纪一代代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共同努力,才使中国碳纤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尽管相比日本、美国的领先企业,我国高性能碳纤维总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长期技术封锁下,我国通过自主研发相继突破了碳纤维领域干喷湿纺、大丝束等多种高效工艺。进入21世纪,我国碳纤维国产化进展迅速,相关技术逐步成熟,产业目前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当前世界碳纤维与复合材料产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2020我国碳纤维产业仍面临很多的挑战,包括如何实现国产碳纤维品种系列化、工艺多元化、产能规模化,以满足下游应用需求;碳纤维原丝、核心设备及辅料助剂等碳纤维产业链配套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为满足相关人士深度了解和认识碳纤维产业的需求,我们整理了新材料在线Ⓡ专家库碳纤维相关的专家,来自各知名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

 

一、高校/科研院所专家

 

余木火

东华大学 教授 “973”首席科学家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熟悉行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研究领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粉末与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纺丝成型及应用;纤维及织物的表面科学及其应用;热塑性聚氨酯的加工成型

个人简介:余木火,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973" 首席科学家、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研教学工作,在高分子材料表面与界面方面建树颇多。曾主持教育部创新团队、NSFC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863课题、上海市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等各级课题22项,发表论文207篇,参编著作1部,申报发明专利104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徐樑华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员/博导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

 

熟悉行业: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等

研究领域: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科学技术研究;碳纤维应用工艺研究

个人简介:徐樑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导,从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科学与技术研发,带领团队自主创新出基于二甲基亚砜的聚丙烯腈碳纤维原丝制备技术,推动国产化技术的转型升级,为解决结构材料用国产高性能碳纤维“有无”问题奠定了技术基础;创新发明出基于湿法纺丝工艺的T700级碳纤维制备技术;率先突破T800级高强中模碳纤维国产化制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提出了高强高模碳纤维结构模型,指导并探索出M40J、M55J等高端碳纤维材料国产化制备技术途径。

 

刘杰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

碳纤维工程与技术研究室 负责人

 

熟悉行业: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生物与环境材料等

研究领域:高性能大丝束(48~320K)碳纤维产业化制备技术;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高效、节能快速制备技术;高性能纳米碳纤维连续化制备技术;生物与能源用纳米碳纤维连续化制备技术;活性碳纤维及制品产业化制备技术;碳纤维表面与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产业化技术;高性能小丝束(≤24K)碳纤维产业化制备技术;阻燃、耐燃纤维及制品产业化制备技术;碳纤维范畴基础理论研究;碳纤维工程化装备设计与应用研究等

个人简介:刘杰,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中石油及中石化首条碳纤维生产线设计制造;在国内外率先以新型电纺成纤技术为基础,制备新型纳米高性能碳纤维;在国内开创了碳纤维生物膜及高性能PAN基活性碳纤维生产技术,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负责碳纤维国家五年科技重点攻关子项目研究三项,负责863重大专向课题一项、863探索课题一项、973项目一项均已通过国家科技部或部委项目鉴定或验收,主持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二项、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十余项,以及国家发改委(年产3000吨PAN基原丝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均以验收获鉴定。

 

赵东林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所长

 

熟悉行业: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炭材料、能源炭材料、功能材料等

研究领域:连续碳纤维增强/增韧陶瓷基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碳纳米管、石墨烯及螺旋形纳米炭纤维等纳米材料的合成;新型炭基电极材料;新型陶瓷基、炭基和手性功能材料;纳米磁性医用材料等

个人简介:赵东林,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作为技术骨干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30余项。在碳纳米管、石墨烯、高纯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螺旋形手性吸收剂、碳纤维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多尺度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定向集热肿瘤治疗纳米磁性热籽制备及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1998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4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合著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16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项。

 

于俊荣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研究员

 

熟悉行业:有机高性能纤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研究领域:有机高性能纤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个人简介:于俊荣,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高性能纤维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先后主持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科技转化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荷兰DSM公司国际合作项目及企业高性能纤维产业化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有多项专利实现了产业化转移,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及其他奖项7项。

 

 

 

朱波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

山东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所 所长

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副主任

 

 

熟悉行业: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

研究领域:PAN 基碳纤维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开发及应用;新型材料制备智能设备开发及应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人工智能

个人简介:朱波,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学院高分子所所长。朱波教授从事材料科学领域研究将近30年, 致力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智能化装备及技术的研究。他所带领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科研团队在中国是碳纤维领域的三支国家队伍之一,拥有研究人员 50 余人, 先后承担了 T300 碳纤维、T800 碳纤维、T1000 碳纤维、 高模量碳纤维、 高模量碳纤维超净化设备与技术研究、两步干喷湿纺法丝制备高性能碳纤维前驱体等多项碳纤维制备与性能提升相关项目;承担了碳纤维复合导线开发与应用、碳纤维抽油杆开发与应用、 超净化过滤材料开发与应用、复合材料单兵防护材料开发与应用、高压复合材料氢气瓶开发与应用、碳纤维水下航行器开发与应用等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开发与应用项目;配套完成了智能化无纺布系统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大数据建设等大数据、智能化项目以及复合材料冲击仿真、RTM 成型仿真模拟等计算机模拟、 计算等多项联合开发项目; 与台塑集团共建有技术服务中心。